——解读赵春秋冰雪山水之“静”——
文彤
北宋末年有个叫唐庚的诗人,是苏东坡的同乡,比起鼎鼎大名的苏学士,他的知名度要小得多,与苏东坡巧合的是,唐庚也曾被贬谪到惠州,在贬谪期间,他留下了一首名为《醉眠》的代表诗篇:“山静似太古,日长如小年。余花犹可醉,好鸟不妨眠。世味门常掩,时光簟已便。梦中频得句,拈笔又忘筌。”其中“山静似太古,日长如小年”这两句诗表达出的宇宙般的寂静,受到了后世历代丹青名家们的青睐,倪云林画过、方从义画过、沈石田画过、唐六如画过、程邃画过、渐江、孙逸等都画过。
当代著名画家赵春秋同样也画过,他2014年的作品《山静日长雪亦香》是一个四尺斗方,画幅不大,笔墨简洁,雪山无人、寒林肃穆、雪花飞舞,让人仿佛忘却时空,与天地万物同吞吐。这种静寂感并不是外在环境的安静,而是来自画家内心深处的平和安宁。
静是中国美学中追求的一个艺术范畴,中国山水画历来追求静的意境。宗白华认为中国画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“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,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,体合为一”,把静的境界提升到了与无限的自然相融合的艺术高度。有严重洁癖的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画几乎是逸品的代名词,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无人之境的作品,没有色彩,没有喧嚣,静绝尘氛,繁华落尽。一切的喧嚣都荡去,一切的执着和躁动都归于无影无踪。艺术家的选择在于心灵的超脱与安顿,在寂寞的天地中存在,与躁动、繁杂、欲望的世界绝缘。明代名家沈石田有题画诗说:“山静似太古,人情亦澹如,逍遥遣世虑,泉石是霞居。”“碧嶂遥隐现,白云自吞吐。空山不逢人,心静自太古。”他一生未应科举,始终从事书画创作终生不仕,醉心于诗词书画,吟诗作画,优游林泉,追求精神上自由,于澹泊宁静里绽放终极的绚烂,成为画派的开创者与领袖。
赵春秋学画入古颇深,他是画冰雪的高手,以冰雪观照万千世界,他笔下最常见的景致就是雪山、寒林,空无一人,万物沉寂,时光停滞,好一个白雪琉璃世界,超旷、净洁、静谧,山静日亦长,雪暖梦生香,瞬间千年,当下就是永恒。他曾在硕士毕业论文中解释过营造这种静境的用意所在:“画家以静冶澹自己的心灵,以静表现自己对宇宙的独特理解,以静穆的意象把握宇宙大千世界之变通无穷的妙道。这样的静,不是漠然外化的意绪,不是死寂沉沉的空泛之境,而是在嘈杂喧嚣世俗中让自己的身心归隐到精神的世外桃源中,静观寂照,俯仰天地。(引自赵春秋《隐隐行人过雪山——<雪山行旅图>意象研究》)”
“象由境生,境由心生”,这种静境的产生是赵春秋个长的成长经历以及洒脱、自由的心态决定的。三十几年的笔墨锤炼、几十载的国学蒙养,在为追求艺术理想而四处奔忙中,在时间的流逝中,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生感悟,他看淡、放开、远离了世俗,内心世界从躁动渐至平静,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,追求一种更高更微妙的境界,将情忘与世俗之中,在静中观察万物之理趣,在宁静之中体悟生活,感悟着生命的真谛。他的画中充满了空灵的感觉,体现出了一种虚渺的静。看他的冰雪画作,心境是透明无杂的,是脱俗的,是一尘不染的。在这种境界中,使人除去了浮躁之心,摆脱了功名与利禄,“万物静观皆自得”。
传统的文人画家历来视萧条淡泊、荒寒简远的风格为山水画的至高境界。如果艺术家没有恬淡幽静的心境、没有彻悟大道的人格、没有高深精妙的笔墨,是很难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;同样地,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,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,也很难把这种境界从容自由地表达出来。所谓“澄怀观道,静照忘求”,赵春秋素来淡泊名利,用一颗清澄的心来痴爱艺术,在面临困难与浮华时仍然坚守自己,于平静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、对生命的思索,形成一种自由、超脱、宁静渺远、大自在的精神境界。所谓人品既高,画品不得不高,他所作冰雪山水,笔墨干净,清空明静、纤尘不染,不仅令同行心悦诚服,就连普通人看了都会赞叹不已。
与倪云林追求的心如止水的寂寞静境不同,赵春秋虽然极力表现大雪无痕的静寂之美,但同时又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搏动、滋长和向上的力量,而且变化多端,怡人心目。他画里的树木枝干虬曲、千姿百态,表现出不畏风雪严寒、执着向上的顽强生命力;隐藏在寒林深处的茅屋虽然简陋质朴,高高挑起的红灯笼、红彤彤的春联,以及一缕袅袅的炊烟,却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情。
众所周知,赵春秋不仅是画家,也是诗人,他写现代诗,也擅长古体诗,他有一首题画诗这样写“杳杳山静似太古,皑皑雪白如新经。回首轻烟迷漫处,闻道苍穹谪疏星”,心静则明,心静则清,静生智慧,有如此境界,创作出静境独得的佳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,静里春秋,俯仰天地!
|